美高梅官网 · 规划 | 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策略(中)

村庄规划传导,三产融合为导向的村庄设计策略

              ——以自治区试点村介格得布拉格村村庄设计为例

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各地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融合了美丽乡村规划、村庄发展规划及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等,“多规合一”过程中除内容整合外,其规划内涵与逻辑也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其中,村庄设计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针对以往“千村一面“现象而探索了新的设计方法。本文以介格得布拉格村实践为例,提出全域全要素下以功能价值为导向的特色风貌设计策略。

村庄选取特征

在村庄规划编制任务中,各地优先编制的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的试点村不在少数。然而这类村庄在交通区位、产业发展、历史人文、风貌特色等方面并非十全十美,村庄存在产业单一、村容村貌破落不堪、人口外流严重等问题。这类冠以“示范村”、“试点村”头衔的村庄也并非徒负虚名,其在历史文化资源或生态自然资源等单个方面优势突出,亦或具备上位传导的发展机遇,只是现状尚未发展到乡村振兴目标阶段。然而,此类村庄恰恰是未来乡村振兴队伍里的黑马、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亟需坚持规划先行、以实用性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点目标对象。

在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中不难发现处于以上发展中的村庄大多具有两个共性特征,其一为自身具有一个或多个资源禀赋特征与优势,包括自然风光、生态景观、历史底蕴、人文特色、区位交通、产业突出等;其二为其上位与外部机遇明显,包括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拉力与推力等一系列举措。因此,结合村庄规划实践经验提出助力此类村庄乡村振兴的一种策略,即突出潜力资源优势,以一二三产融合为出发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的放矢地改善问题,塑造村民宜居、游客宜游的村庄风貌。

村庄规划定调

 ——以一二三产联动为主线,潜力资源要素渗透,深度融合三生空间

村庄规划在不改变上级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控制指标与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等控制线的前提下,优化调整村域用地布局,明确村庄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的用地空间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途径。对处于发展阶段的村庄而言,村域布局优化关键是满足一二三产的联动需求。也就是说以具备优势与潜力的乡村资源要素相互渗透,以“产景互动、景村渗透、产村协调”实现三生空间融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解决村庄保护与发展失衡、功能与风貌分割、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下面以介格得布拉格村为例分享规划实践。

三生空间融合

介格得布拉格村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下辖的行政村,是一个以村民放牧为生发展起来的牧业村,也是一个以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村庄。村庄区位交通优势突出,距离阿拉山口机场直线距离5公里,南侧紧邻G219国道,至机场车程仅需15分钟。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村庄以芍药花为特色发展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多次举办芍药花节、“芍药花开醉五月”等活动,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2021年成为自治区乡村振兴试点村庄。

五月芍药花海

尽管不足500人的小村庄依托交通优势,借助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之路,村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用地空间调整局促、内生经济动力不足、产业融合深度不够等瓶颈。

村庄深秋俯视

规划策略

通过前期现状资源分析,介格得布拉格村具备区位优势、花卉特色、民族文化的潜力资源要素。因此,借势航运交通优势下带来的全域旅游发展机遇,村庄规划首先以“牧民之家驿站”形成全域旅游的乡村类服务节点,以此激发村庄自身粮棉种植、花卉加工等支撑产业,强化花卉休闲旅游、农家风俗体验等特色产业;其次,分析空间资源差异,通过自然风光、牧民生活、芍药花海、粮棉基地等乡村资源要素相互渗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最后,平衡保护与发展,优化三生空间,形成“一心、一轴、三区域”的总体空间结构,通过花卉产业链核心要素串联粮棉及经济作物产业功能区域,哈萨克族、回族等多民族生活功能区域及山水林草乡村生态景观区域。

村庄设计塑形

——规划传导,深化功能布局与策划潜力项目,塑造全要素特色风貌

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倾向其统筹性、管控性,需向村庄设计传导。村庄设计也是规划实施与行动的关键一环,将村庄规划所明确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等向村庄设计传导至村庄风貌塑造。在保持村庄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和谐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现状肌理与地域文化上,进一步深化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及生活空间功能布局与项目策划,以策划设计方式激发村庄的潜力资源要素流通渗透。通过村庄设计使村庄一二三产融合具有功能价值、观赏价值及美学价值,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村庄经济发展,以此塑造村民宜居、游客宜游的村庄风貌,实现三大空间的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共生共荣。

规划传导设计思路

继续以介格得布拉格村为例,基于产业策划引导分别提出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纵向延伸的设计思路。

设计策略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策略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已超出传统农业观光体验的单一化模式,乡村旅游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因此,介格得布拉格村需以农促旅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挖掘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特色进行三产融合。产业策划中以花卉资源、文化资源、区位优势等潜力要素相互渗透影响,因势利导以更高的视野打造集食、住、行、游、购、娱、养、商、学与展等多种业态空间为一体的功能复合型村庄。

融合型旅游业态

其一,在原有花海观光的基础上继续整合片区资源,打造主题花卉园,形成涵盖鲜花生产、干花制作、花卉工艺品制作、花卉食品生成及花卉休闲旅游等多项目的花卉产业链。其二,在田园观光区结合地形将微度假旅游模式与田园景观结合,开发田园漫步、荷花垂钓、星空房等业态项目,给予游客创造亲近与回归自然的空间,在田野中休闲娱乐、舒展身心。其三,充分结合村庄戍边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餐饮、文化体验、特色民宿、休闲购物等旅游服务。

产业业态分布

生产空间设计

首先,在村庄原有耕地上继续种植玉米、棉花等传统农作物,形成大面积农田肌理景观,保留乡村的原始田园风光面貌;其次,利用村庄南侧荒地、盐碱地保留现有地势随坡种植具有观赏价值并能提供体验功能的芍药花海,以此花海景观为基础开发集观光、体验、娱乐、摄影及度假等多种业态功能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创意农业,包括花卉生产、花海体验、牧马骑行、星空民宿等;最后,利用村庄居民点周边零星农田、自家宅基地院落打造开心农场、共享农庄,开展一些农事活动体验类旅游项目。

生产空间鸟瞰

生态空间设计

规划设计时充分尊重花海南侧的原有水系分布肌理,沿水系两岸利用毛石、自然块石、木桩等乡土材料打造生态驳岸,配以水湿生植物,净化水体环境。其次,利用地势设计滨水木平台与木栈道,满足游客垂钓、亲水体验等需求,并加深游客对村庄生态环境的美好印象。

生活空间设计

依托区位交通优势与花卉休闲农业基础,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激活流量的原则,以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在村庄居民点南侧规划“牧民之家驿站”旅游服务区。服务区包括民宿、开心牧场、牧民文化体验及旅游接待等。

旅游服务接待区鸟瞰

同时,利用村庄居民点内现有民居深入发展花卉售卖、文化农家乐等。村庄街巷两侧利用建筑山墙塑造牧民文化墙绘。风貌设计中将哈萨克族、回族等抽象装饰纹样、格栅结构、色彩等民族符号、元素运用到建筑建造与改造之中,在统一整个村庄建筑风貌中追求建筑之间的局部变化,既让游客感受到当地文化底蕴的熏陶,又可以使村落文化得以展现和传承,做到村庄风貌满足村庄发展、文化传承、村民宜居的需求。

哈萨克族民族元素符号

低效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闲置老文化室改造为游客接待中心

依托对外主要道路沿街打造鲜花售卖街,利用沿街闲置建筑赋予鲜花店、花茶店业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对建筑外立面改造,增加休憩、停留功能,吸引人气,激发活力。

低效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闲置建筑改造花店

基于“牧民之家”主题定位,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对部分宅基地、农房进行改造,保留生活习惯、餐饮文化等,形成可以住宿、运动、休闲的特色民宿。以居民点3号院为例,宅基地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院落整体布局南北长,东西短。整体设计融合当地风俗文化,综合考虑哈萨克族对火、草、大自然的崇尚,以及该民族团结友爱、热情好客的特点,考虑功能动静分离,北部为民宿区,私密性与围合感强,院落西为活动玩乐区域,包括烧烤、马厩与采摘菜园。同时,以主次两个入口、两条游线串联院落各类功能区,最大程度减少流线冲突,实现游人轻松畅览全院、主人生活便利。在院落中布置马厩以增加哈萨克风情,设置家庭花园以增加日常生活情趣。休憩区与烧烤区为主要社交场所,室外烤火圆台与烧烤台,让人可在自然天地中围炉畅谈,饮酒烹茶,快意享受特色烧烤。建筑风貌改造上融入了蒙古族、哈萨克族民俗符号元素,建筑色彩以白色调为主,灰色、蓝色为辅。

民宿院落改造

4  结语

以国土空间有效利用、全域全要素保护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正引领着乡村地区的美丽嬗变。多规合一是一个过程,不能一次性解决保护与发展问题。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优先编制村庄规划的试点村,可通过潜力资源要素的渗透促进三生空间的融合,以一二三产融合为抓手,通过村庄设计的方法塑造以功能价值为导向的村庄特色风貌,有效避免“千村一面“、重“形”轻“魂”的村庄建设问题,同时也助力营造产业兴旺、生活宽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可持续发展型村庄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XML 地图